全球聚焦:奮力推動制造強市建設邁出新步伐
踏足東海島,一座現代化世界級臨港產業集聚基地呼之欲出;揚帆徐聞碧海,一排排“大風車”拔地而起,源源不斷輸送著綠色風電;走進生產車間,制藥企業打通產業鏈,智能制造、智慧管理工廠加速轉型……行走在湛江大地,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的熱潮奔騰而至,吹響了制造業當家的奮進號角。
實現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希望在制造業,潛力也在制造業。近年來,湛江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扎實推動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總量位居粵東粵西粵北首位。
近日,湛江召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會議印發《關于高質量建設制造強市的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年)》(下稱《行動計劃》),亮出未來五年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施工圖”,奮力推動制造強市建設邁出新步伐、見到新氣象。
(資料圖片)
南海之濱,再謀遠行。湛江將搶抓全國全省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重大機遇,大力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建立完善市縣兩級黨委、政府抓制造業的領導體制,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廣東沿海經濟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湛江力量。
亮出施工圖大產業撐起“硬骨架”
產業潮流,浩浩蕩蕩。當前,制造業已成為新一輪區域競爭的主戰場,各地爭先提速度、比力度、搶進度。
湛江立足比較優勢和產業特點,堅持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深度融合理念,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骨骼”愈加強健,動能日益充沛,正處于厚積薄發的關鍵階段。
《行動計劃》為未來五年湛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亮出“施工圖”,總目標更凸顯出湛江發展制造業的決心——2027年工業總產值突破6000億元,工業增加值超1800億元,規上工業總量排名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圍繞廣東提出的“抓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總體框架,《行動計劃》內容分為六大部分、20項重點工作、33條具體任務措施,既著力于把握大方向、解決大難題,又注重小處著手定目標抓落實。
制造業當家,產業集群就是“家”的“四梁八柱”。以產業集群發展為主攻方向,湛江圍繞重大項目開展強鏈補鏈延鏈,不斷壯大配套產業規模。《行動計劃》結合湛江優勢產業,提出壯大綠色鋼鐵、做強綠色石化、做大綠色能源及發展壯大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集群,打造四大千億級優勢產業集群。
其中,依托寶鋼湛江鋼鐵基地項目,重點發展上下游配套項目,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綠色高端臨海鋼鐵產業集群基地;加快中科煉化、巴斯夫等項目建設,推進石化產業園擴園,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園;依托廉江核電項目發展氫能和新型儲能產業,推進東島新能源項目建設,打造千億級綠色能源產業集群……
支柱產業“立柱”,新興產業“架梁”。一批特色新興產業也在湛江熱土上百花齊放,聚集處煥發勃勃生機——
具有湛江特色的海洋工程裝備、高端裝備產業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提速,構建鋼鐵、石化、汽車產業耦合發展的產業格局;依托優良南藥及海洋生物原材料資源,奮力組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快“粵西數谷”大數據產業園建設,大力發展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信息服務和配套產業。
重塑傳統產業發展優勢是夯實制造業發展基本盤的關鍵之舉。湛江抓住“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加快農副產品向精深加工下游產業鏈延伸,推進吳川、遂溪預制菜產業園建設項目發展,力爭到2027年,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集群產值達到2000億元。
與此同時,湛江積極推動家電、造紙、羽絨紡織等傳統優勢產業“上云用數賦智”,廣泛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每年推動220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不斷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
能級再躍升大平臺建強“主陣地”
恢宏現代的廠房大樓,縱橫交錯的園區道路,忙碌有序的工作人員……步入湛江奮勇高新區,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將奮勇東盟產業園建設成為國家級東盟產業合作示范區,是湛江堅定不移推進落實更高水平與東盟對外經貿合作落地生根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一批發展活力較強的工業園區在湛江大地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競相發力。著眼制造業未來發展方向,湛江加快推動全市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圍繞謀劃建設產業發展大平臺、提升園區運營管理效能、保障園區發展空間及基礎設施建設三方面提升服務質量和促進項目落地,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能級產業平臺,讓制造業當家當得更穩、家大業大。
如何打造“大平臺”,為承接產業轉移真正帶來源頭活水?湛江高標準規劃建設大型產業集聚區、大型出口加工產業區、承接產業轉移主平臺,把東海島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力的重大產業平臺。
在優化園區布局方面,湛江將以東海島為“龍頭”、以奮勇高新區為“龍身”、以烏石港片區為“龍尾”,構建起貫穿東西、聯動發展、相互支撐的園區體系,大力推動與海南相向而行,主動對接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推動跨區域聯動發展。同時,按照“一縣(市、區)一省級產業園區”模式,支持各縣(市、區)做好產業園區發展規劃與市重大產業項目的銜接,進一步明晰園區定位和主導產業,走差異化、特色化之路。
此外,湛江還將完善園區管理機構,鼓勵引入專業運營平臺公司,探索“園區專班+管委會+平臺公司”運行模式,促進園區管理專業化。同時,產業園區推行“2號章”,全面提升園區行政審批效率。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園區就是產業集聚平臺,只有把平臺筑牢,才能集聚優質產業。為此,湛江堅持適度超前的基建理念,積極推進減污降碳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水、電、氣、路等傳統基礎設施,進一步優化提升園區硬件設施和整體環境,同時多措并舉加強用地保障,積極盤活低效利用的工業用地,逐步提高園區產業承載力和項目吸引力。
拿地即開工大項目點燃“強引擎”
大項目是拉動工業經濟穩增長的“火車頭”。春節過后,湛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后率隊到廉江核電、寶鋼湛江、中科煉化、中國海油湛江分公司、湛江灣實驗室、巴斯夫等大企業、大項目調研,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釋放了“項目為王”的強烈信號。
廣州至湛江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穿海之旅”提速;寶鋼湛江鋼鐵3高爐達產達效,100萬噸氫基豎爐項目預計今年底投產;湛江市第一中醫醫院搬遷改造項目穩步推進,托起群眾健康夢……湛江正在項目建設上演繹著一幕幕“速度與激情”。
圍繞產業集群,湛江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科學繪制產業鏈“招商圖譜”,對招商引資系列政策及項目信息進行梳理匯總,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優惠政策、投資程序等方面的宣傳推介,進一步創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力爭把信息變成意向、把意向變成簽約、把簽約變成實打實的項目。
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湛江突出制造業招商導向,聚焦鋼鐵、石化、電子信息技術、智能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儲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著力招引一批高成長性、高附加值項目。
當前,湛江堅持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對所有新建和續建項目實行掛圖作戰,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更充分發揮重大制造業項目前期工作指揮部作用,及時疏通解決項目建設堵點、難點,最大限度縮短項目“建設、投產、達產”周期,力爭做到壓茬推進、批次開工、按期竣工、接續達產。
此外,湛江堅持用戶思維、企業視角,想投資者所想、急投資者所急,實施《湛江市工業投資項目“全程代辦”工作方案》《湛江市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實施方案》,建立健全“市領導暖企服務”“代辦幫辦”等機制,大力推行“項目管家”模式,為項目開工、建設、運營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務,以干部“辛苦指數”換取企業“滿意指數”。
大手拉小手大企業勇當“主力軍”
“中科煉化作為華南地區重要的煉化企業,我們將始終堅持引領地方石化產業融入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龍頭’作用,進一步強化在石油化工、新能源、節能降碳等新技術的應用,為下游高端制造產業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中科煉化公司副總工程師、生產技術部經理郭勝軍表示。
站在新起點,以中科煉化為代表的龍頭制造業企業進一步深化產業鏈布局,以點帶面,在更大范圍帶動湛江制造業全面轉型升級。湛江因勢而為,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聚焦主業深耕細作,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完善上市扶持激勵機制,強化企業上市綜合服務,用好用活資本市場力量,打造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鏈主企業,鼓勵優勢企業制定高水平企業聯盟標準,參與制修訂國際和國家標準,提高湛江制造業的話語權。
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其中從各類高端制造業細分賽道里脫穎而出的“專精特新”企業,更是推動社會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湛江市培育優質中小企業行動方案(2022—2025年)》成為湛江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指南針”,湛江將大力培育專注于細分市場、聚焦主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優質中小企業,加大在融資、人才培育等方面支持,促進中小企業素質整體提升,力爭到2027年,新認定國家、省優質中小企業突破500家。
與此同時,湛江持續推動“個轉企”“小升規”,加強分類指導和服務,助力小微企業提檔升級。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行動計劃,持續強化科技型中小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的梯次培育,力爭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200家。
為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湛江持續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發揮大企業在技術、標準、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和中小企業在產業創新、強鏈穩鏈中的支撐作用,支持中小企業深度融入大企業供應鏈,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
資源齊聚集大環境營造“強磁場”
2022年9月6日,東海島被世界聚焦——總投資100億歐元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首套裝置正式投產。從簽署合作備忘錄到建成首套裝置,僅用四年兩個月的時間,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跑出了令世界稱嘆的速度。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前提。如何讓企業安心生產、放心投資?《行動計劃》明確了系列服務保障措施,全面推動工作力量向制造業加強、政策措施向制造業傾斜、資源要素向制造業集聚,讓制造業當家名副其實、底氣十足。
去年5月,《湛江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開始實施,以法的形式對湛江開展“營商環境整治提升年”活動成果予以固化,既是對前期改革探索的總結和認可,更是對后續改革工作的推動,全力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環境,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以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為導向,湛江狠抓數字政府建設,系統性重塑政務服務流程和方式,深入落實“互聯網+政務服務”,大力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讓企業好辦事、能辦事、辦成事。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讓企業安心生產、放心投資。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支持。對此,湛江用活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引入政銀保擔基企“六位一體”的聯動驅動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制造業企業的信貸支持。同時,湛江全面落實每年投向制造業的土地、用能等要素硬指標,實現應保盡保。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湛江鼓勵企業、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加強與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相關重點實驗室的對接合作,定期派人參與科研項目,提升人才業務能力和創新水平。支持本地高校和職業教育學校圍繞產業發展需求,設置和優化鋼鐵、石化等相關專業,培養更多技能型專業化人才,加快實現制造業產教融合。
■成績單
2022年
●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總量位居粵東粵西粵北首位。其中,制造業增加值702.95億元,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69.8%
●綠色石化產業集群產值超千億元,實現增加值397.84億元,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39.5%
●綠色鋼鐵產業集群實現產值700.87億元,增加值150.18億元,增長31%
●先進制造業增加值534.97億元,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53.1%
●梯度培育省級創新型、專精特新及國家“小巨人”等優質中小企業138家,數量為上三年累計總量的3.5倍
●全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7家,新增數量創近3年新高
●廉江小家電產業集群獲得工信部首批“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稱號,是全省獲批的5個產業集群之一
●中科煉化、湛江鋼鐵入選“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名單”
●寶鋼化工“湛江5G智慧化工廠項目”、大唐火電“5G專網賦能智慧電廠遠程自動化控制應用項目”獲國家第五屆“綻放杯”三等獎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標簽:
- 全球聚焦:奮力推動制造強市建設邁
- 即時焦點:高原煤礦謀“智”變
- 信息:春天“回歸”清涼舒適 天空
- 速讀:甘肅靖遠:第八屆大廟梨花賞
- 河北昌黎:土地托管助農增收
- 世界微資訊!山東泰山2023賽季主場
- 【全球報資訊】全省已立項和發布云
- 全球簡訊:廣西加快國貿基地建設助推
- 動態焦點:清明假期石家莊公園廣場接
- 短訊!河北涉縣:太行深處連翹花開
- 全球熱訊:黃山迎600人研學大團
- 環球快看:淮南推出“一企一策”審
- 快看:華光環能:4月6日融資買入748
- 世界熱文:赫什就“北溪”管道爆炸
- 環球微動態丨海門四甲鎮開展“我們
- 愛心點燃希望 真情傳遞溫暖
- 全球快看:川茶如何維持高產值的勢
- 天天視訊!姨字的筆順_姨怎么組詞
- 全球熱頭條丨跳出花期與花區,解鎖
- 熱文:C視頻丨帶你去汶川看一幅幅流
- 正安縣召開第一季度環委會暨生態環
- 當前要聞:暢游長安 赴一場春日之約
- 全球時訊:又見“春暖花開”,練塘
- 【全球熱聞】仁懷市“電商+創業”讓
- 全球訊息:鄧紫棋穿爛大街走機場獲
- 股票分紅后為什么錢沒有增加?為什么
- 股票必須持倉多久才能賣?股票是當天
- 買股票是買市盈率高還是市盈率低?股
- 新債中簽率高好還是低好?如何提高新
- 股市滿倉空倉什么意思?炒股是滿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