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象上:高考招生花式詐騙防不勝防 報考需謹慎
隨著2016年高考季的到來,借高考名義進行詐騙的現象開始盛行。高考前夕,家在佛山市的陳女士就因為收到一條“學校”發來稱點擊鏈接就可查詢孩子高考模擬考試成績的短信,導致銀行卡內的五萬多元存款不翼而飛。
據了解,利用高考實施的詐騙因為時間階段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類型,一般來說,高考前主要是以提供試題及答案、傳遞答案、加分等方式實施詐騙,高考后則是以編造或偽造野雞學校招生或誘騙落榜考生可補錄、特招實施詐騙。
記者了解到,高招詐騙年年發生且手段逐年惡劣,無獨有偶,去年高考結束后,江西的劉先生接到一個電話,聲稱能夠提前知道考生的分數,只需要注冊考生信息購買查分套餐即可,劉先生聽信電話內容,在網上填寫了自己兒子的真實信息并且購買了價值2500元的查分套餐,不僅查詢的分數不可信,2500塊錢也無法追回,隨之而來的是考生信息被賣,各種野雞大學招生電話打個不停,而劉先生的兒子由于高考失利選擇了一個“被推薦”的學校,而這所學校也是臭名昭著,就這樣葬送了他的大學生涯。對此,天天象上特邀高考專家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王佳璽提醒考生家長,詐騙分子利用家長著急查分的心理實行詐騙這種情況極易得手,猖獗的詐騙分子盜取考生信息或者銀行卡號等資料,輕則損失部分財產,重則影響孩子的一生,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擦亮雙眼,切勿輕信詐騙分子的說辭。

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招生錄取季,天天象上高考專家杜嘉老師盤點了當下幾種招生詐騙的主要形式及對策為考生和家長提供參考,避免被騙:
冒充高校招辦人員進行詐騙
詐騙者在市區租房,設高校臨時招生點、辦事處,自稱高校招生人員,攜帶高校招生宣傳資料,打著高校的旗號誘騙學生及家長填報志愿繳納定金,而后便攜款逃跑。
利用“特殊招生”詐騙
詐騙者以 “自主招生”、“定向招生”、“委培生”、“學院獨立招生”“內部指標”等名義,誤導家長們可以降分錄取,甚至還有自稱是高校或省招生辦某領導的熟人、親戚、朋友,能夠只要“好處費”就可以幫助考生破格錄取或調劑專業。
打“軍校”幌子詐騙
這類詐騙者一般都謊稱掌握有軍事院校或國防生“內部招生指標”,偽造部隊招生文書、印章,向考生家長詐取錢財。
以“加分優惠”誘騙
詐騙者稱能辦理各類“特長生”加分,要求考生提供“特長生”資格證書,以此騙取錢財。另外,還有一些詐騙較為隱蔽,例如一些野雞學校,假冒招生計劃或招生簡章,有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助學輔導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蒙騙考生。考生入學后才知道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專科,而是自考試點班、成教預備班或網絡學院。

解決對策:
1、提高警惕,切勿輕信小道消息
寧向直中取,莫向彎中求。關于高考的任何信息都要從可靠渠道獲取,不輕信他人的傳言、小道消息。
2、加強與學校老師溝通
要多和老師溝通,對于一些聽聞要和學校、老師驗證,面對來路不明的“好消息”“好機會”,不要心存僥幸,小心陷阱。
3、陌生短信鏈接不要隨便點
家長需要謹慎一些,對接收到的關于學生的短信、微信、qq中的內容與學校、老師即使核實,不要隨便點擊,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掉入危險的圈套中。
4、合理利用互聯網手段查詢真實信息
面對詐騙者信誓旦旦的特殊招生政策,面對不清楚不明白的招生院校,考生家長除了可以登錄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查詢資訊外,也可以登錄諸如天天象上這類在K12領域有多年經驗的在線教育平臺查詢相關招生政策,核實院校信息,防止上當受騙。
關于天天象上
天天象上是一個以獨特的 C+2C在線教育模式服務于廣大一線教師與學生的平臺,目前平臺上已經有4萬多名在職教師,30多萬節微課。近期天天象上推出高考季活動,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挖掘,整合高考志愿填報系統、高考命題趨勢分析、專家一對一指導點評和名牌大學招生四大高考服務,為考生打通高考各個重要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