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 其實電梯里的關門按鈕沒卵用
人類真是不可思議的生物,不要懷疑這一點,盡管我們有極高的智力和不錯的體能,但你也不得不承認我們非常神經質。
比如其實在20世紀九十年代,大部分電梯里的“關門”按鈕就已經被淘汰了,可由于我們渴望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種自我行動意識感,制造商們不停地在電梯里面加上這個按鈕,好讓我們感覺更好。
沒錯,不管你有多么迫切地想要關上電梯的們,電梯依舊會按照它自己規定的時間來關門。
至于紐約街頭的“步行”按鈕(紅綠燈上專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設計的按鈕,一按就變綠)、倫敦地鐵上的關門按鈕甚至是某些辦公室的恒溫器,我們周圍的這些機器一直在溺愛我們,因為我們迷戀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感覺,即便這種感覺完全是幻覺。
哈佛心理學家Ellen J. Langer表示:“控制感非常重要,它能夠減輕壓力提升幸福感。”
廢棄電梯里的“關門”按鈕背后的原因非常酷。美國在1990年通過了美國殘疾人法案,它意味著電梯必須確保殘疾人有足夠的時間進入電梯。
所以如果你拄著拐杖或者坐著輪椅,那么你就不必擔心某個人在你進入電梯之前就關上了電梯門。
正如美國國家電梯行業協會常務董事Karen W. Penafiel解釋的那樣,鑒于每個電梯的壽命大約在25年左右,現在美國大部分在使用的電梯都有一個無效的“關門”按鈕。
不過這個按鈕也有一個漏洞,如果你是急救工人或者電梯維修工,那么也許你有鑰匙或者密碼能夠讓這些按鈕真正起到作用。但對于著急的普通人來說,你再怎么按電梯的關門按鈕都沒用。
這只是“安慰劑按鈕”的一個實例而已,你可以按這個按鈕,它也會給你一種它真的有用的感覺。這不僅會讓我們感覺良好,研究人員們還發現在特定情況下,它還很安全。
而根據你住的地方所在,十字路口紅綠燈柱上的“步行”按鈕也有可能是一種安慰劑按鈕。
在紐約市,控制紅綠燈的是自動計時器,所以你再怎么按按鈕,都不會讓你比靜靜地站著等紅綠燈來得更快。
但有人耐心地站著等嗎?當我們很忙,急著從A點趕到B點的時候,或者當我們因盯著手機而完全無知無覺的時候,按下紅綠燈上的按鈕這種渴望實際上可以拯救生命。
去年Langer在接受BBC采訪的時候表示:“人們認為做點什么比什么都不做更好。當你按下按鈕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就在手的活動上了。如果我僅僅只是站在角落,可能我甚至都沒有注意到變燈了或者我只是剛好趕上了快要變燈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我就非常危險。”
《泰晤士報》曾在2004年報道稱,紐約市里的3250個步行按鈕僅僅只是機械安慰劑而已。如今,真正起作用的僅余120個。
在世界上其它地方,“步行”按鈕則取決于時間段和特定區域的交通狀況。在澳大利亞、英國和香港的部分地區,交通燈采用了一種分割周期偏移優化技術,在交通的高峰期“步行”按鈕只是安慰劑,而在車少的時候,它才會真正起作用。
這一點也不令人驚訝,畢竟一座城市不可能根據一些反復無常的混亂行人來運行。不過人類的神經質在辦公室恒溫器的安慰劑按鈕中得到了真正體現。
紐約某商業地產公司曾在20世紀60年代采用了假的恒溫器,Michael Downey就是該公司的高級副總裁。Downey表示某些公司甚至安裝了白噪聲產生器來模擬電扇的嗡嗡聲,即便系統關掉了它也能響,它們只是為了讓員工認為辦公室里被冷卻下來了。
許多恒溫器的設定使得它只能在較狹窄的溫度范圍內工作,所以你可以盡情地擺弄它,即便它一點用都沒有。
根據美國空氣調節、供暖與制冷新聞在2003年做的一項非正式調查,70名參與者中有51人說他們曾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段安裝了假的恒溫器。一名受訪者甚至表示這樣做削減了百分之七十五的業務電話。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關門”按鈕、步行標識或者辦公室恒溫器都是安慰劑,在我們進更科學的調查之前,尚無法估計它們的流行程度。然而根據你居住的地區,也許你曾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這樣的“控制感幻覺”。
別生氣,迎接這些小時刻吧。或者我們也可以在機器變得太聰明之前,虐待它們一下。
>>熱文推薦:
攝影大師 Jordan Matter 在紐約街頭來了一輯無上裝擺拍。模特來自不同的年齡,不同階層的80多名半裸女性,坦誠相見于熙攘的紐約街頭,看呆了一眾游客。[詳細]
英國一男性警官日前在與一位男子進行SM性游戲時,不幸被男子勒死。事后,該男子竟然將警官分尸,并試圖將其泡入硫酸內,以毀尸滅跡。據該男子供認,這一切都是受到美劇《絕命毒師》的啟發。[詳細]
2003年,臺灣本土A片《臺灣水電工》問世,瞬間轟動社會,“宣宣”和“阿賢”成了第一位AV女優、男優,更成為無數人心目中的偶像。13年光陰過去,宣宣靠著演藝圈工作和投資副業成了“人生勝利組”。